
摘要
在传统的语音识别中,对于非音素语言如英语,音素模型的表现优于字符模型。通常情况下,随着训练数据量的增加,两者之间的性能差距会逐渐减小。在这项研究中,我们探讨了建模单元选择对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编码器-解码器模型的影响。我们在LibriSpeech 100小时、460小时和960小时的任务上进行了实验,使用了不同的目标单元(音素、字符和词片段)。在所有任务中,我们发现即使没有词典或外部语言模型的支持,字符或词片段模型的表现始终优于音素模型。此外,我们还研究了模型互补性:通过使用音素或字符模型重新评分由强词片段基线生成的N最佳列表,可以将相对字错误率(WER)提高多达9%。然而,使用音素系统生成的N最佳列表进行重新评分只能提供有限的改进。进一步分析表明,词片段模型生成的N最佳假设比音素模型更加多样化,因此其理论最低WER也更低。
代码仓库
colaprograms/speechify
tf
GitHub 中提及
30stomercury/Automatic_Speech_Recognition
tf
GitHub 中提及
cosmoquester/speech-recognition
tf
GitHub 中提及
基准测试
| 基准 | 方法 | 指标 |
|---|---|---|
| speech-recognition-on-librispeech-test-clean | Model Unit Exploration | Word Error Rate (WER): 3.60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