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 个月前

单图像阴影去除的自动曝光融合

单图像阴影去除的自动曝光融合

摘要

阴影去除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,因其固有的背景依赖性和空间变化特性,导致阴影模式未知且多样。即使是最先进的深度神经网络也难以完全恢复无痕的去阴影背景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,通过将该任务表述为曝光融合问题来应对这些挑战。直观上,我们首先可以估计多个相对于输入图像的过曝图像,使这些图像中的阴影区域与输入图像中无阴影区域的颜色相同。然后,我们将原始输入图像与过曝图像进行融合,生成最终的无阴影图像。然而,阴影的空间变化特性要求融合过程必须足够“智能”,即它应该自动从不同图像中选择合适的过曝像素,以使最终输出看起来自然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,我们提出了影子感知的FusionNet(影子感知融合网络),该网络以阴影图像作为输入,在所有过曝图像上生成融合权重图。此外,我们还提出了边界感知的RefineNet(边界感知精炼网络),以进一步消除剩余的阴影痕迹。我们在ISTD、ISTD+和SRD数据集上进行了广泛的实验,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,并在阴影区域表现出优于现有最先进方法的性能,在非阴影区域则表现出相当的性能。我们已将模型和代码发布在 https://github.com/tsingqguo/exposure-fusion-shadow-removal。

基准测试

基准方法指标
shadow-removal-on-istd-1Auto (CVPR 2021) (256x256)
LPIPS: 0.365
PSNR: 26.1
RMSE: 3.53
SSIM: 0.718
shadow-removal-on-istd-1Auto (CVPR 2021) (512x512)
LPIPS: 0.189
PSNR: 28.07
RMSE: 2.99
SSIM: 0.853
shadow-removal-on-srdAuto (CVPR 2021) (256x256)
LPIPS: 0.37
PSNR: 23.2
RMSE: 5.37
SSIM: 0.694
shadow-removal-on-srdAuto (CVPR 2021) (512x512)
LPIPS: 0.247
PSNR: 24.32
RMSE: 4.71
SSIM: 0.8

用 AI 构建 AI

从想法到上线——通过免费 AI 协同编程、开箱即用的环境和市场最优价格的 GPU 加速您的 AI 开发

AI 协同编程
即用型 GPU
最优价格
立即开始

Hyper Newsletters

订阅我们的最新资讯
我们会在北京时间 每周一的上午九点 向您的邮箱投递本周内的最新更新
邮件发送服务由 MailChimp 提供
单图像阴影去除的自动曝光融合 | 论文 | HyperAI超神经